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必背资料 第二章 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1.数据种类★★

(一)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

根据数据的来源

1.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2.测量评估数据:是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

3.人工编码数据:是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赋予相应的数字后所形成的数据。

(二)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的运算特点和区别

根据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差异,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

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2.顺序数据:是指可以就事物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

性的特点。

3.等距数据:不仅表示不同类别及其之间的顺序关系,还具有等距的测量单位。

4.等比数据:除了具有称名、顺序和等距的性质外,还具有绝对零点。

(三)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根据数据分布的形式

1.离散数据:离散数据即为在量尺上取值有限且彼此不连续的数据。离散数据只能以整数形式出现,小

数或分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连续数据:连续数据即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变化、任意取值的数据。连续数据代表的是数轴上的

一段距离,且任意两个取值之间还包含有无穷多种可能的取值。

2.简单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1.求全距:是指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有时也被称为两极差,以符号R表示。

2.定组数:是确定要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用符号K表示,其大小根据数据的多少而定

3.定组距:在明确全距R和组数K之后,就可以来确定分组的组距了,用符号i表示,一般是取奇数或5的倍数

4.写出组限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式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式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

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1”个单位缺口。然而,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9.5,14.5)和 [14.5,19.5)的区间范围。

  1. 求组中值:
  2. 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

例如:“15~19”这一组,其实上限为19.5,实下限为14.5,故该组的组中值为(19.5+14.5)÷2=17。

6.归类划记

7.登记次数

原文链接:https://gpmz.net/?blog=00452%e6%95%99%e8%82%b2%e7%bb%9f%e8%ae%a1%e4%b8%8e%e6%b5%8b%e9%87%8f-%e5%bf%85%e8%83%8c%e8%b5%84%e6%96%99-%e7%ac%ac%e4%ba%8c%e7%ab%a0-%e6%95%b0%e6%8d%ae%e6%95%b4%e7%90%86%e4%b8%8e%e7%bb%9f%e8%ae%a1,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